妊娠剧吐

妊娠剧吐孕妇在旱孕时出现头晕、倦怠、择食、食欲缺乏、轻度呕吐等症状,称“早孕反应”。因恶心、呕吐多在清晨窄腹时较严重,故又称“晨吐”。早孕反应—般对生活与工作影响不大,不需要特殊治疗斤,多在妊娠12周前后自然消失。少数孕妇早孕反应严重,恶心、呕叶频繁,不能进食,影响身体健康,甚至威胁其生命,称“妊娠剧吐”,中医称为“妊娠恶阻”。其发生率为0.3%—1%。

病因

中医认为本病的病因来自两个方面:一是因妊娠冲脉之气亢盛,盛则气上逆.逆犯于胃,胃失和祥;二是精神状态平衡失调,肝气偏旺、克伐脾胃所致。

临床上发现本病可能的原因有以下几种:

1.与妊娠引起的内分泌变化有关,如血HCG、E2升高。

2.与心理、社会因素有关,凡对妊娠怀有恐惧或厌烦心理、精神紧张、情绪不稳定、生活不安定、社会地位低、经济条件差的孕妇好发妊娠剧吐。

临床表现

妊娠剧吐发生于妊娠早期至妊娠16周之间,多见于年轻初孕妇。一般停经40日左右出现早孕反应,逐渐加重,直至频繁呕吐,不能进食。呕吐物中有胆汁或咖啡样物质。严重呕吐可引起失水及电解质紊乱,并动用体内脂肪,使其中间产物丙酮聚积,引起代谢性酸中毒。患者体重明显减轻、面色苍白、皮肤干燥、脉搏弱、尿量减少,严重时出现血压下降,引起肾前性急性肾衰竭。
妊娠剧吐可导致两种严重的维生素缺乏症:
1.维生素B1缺乏
可导致Wernicke综合征,临床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症状,即眼球震颤、视力障碍、共济失调、急性期言语增多,后逐渐精神迟钝、嗜睡,个别发生木僵或昏迷。若不及时治疗,死亡率达50%。
2.维生素K缺乏
可导致凝血功能障碍,常伴血浆蛋白及纤维蛋白原减少,孕妇出血倾向增加,可发生鼻出血,甚至视网膜出血。
妊娠剧吐主要应与葡萄胎、甲亢及可能引起呕吐的疾病,如肝炎、胃肠炎、胰腺炎、胆道疾病等相鉴别。有神经系统症状者应与脑膜炎和脑肿瘤等鉴别。

实验室检查

    1.尿妊娠试验  阳性。B超示宫内早孕,应注意有无葡萄胎。
2.尿常规检查  尿比重增加,酮体阳性,严重时出现尿蛋白和管型。
3.血电解质检查  水、电解质紊乱.钾、钠、氯、二氧化碳结合力均降低。
4.肾功能检查  可有肝肾功能受损。
5.其他  wernicke-korsakoff综合征时,脑电图检查示弥漫性慢波或正常,脑脊液检查蛋白质轻度增高,血丙酮酸含量显著升高。


诊断

1.停经后出现恶心、呕吐等反应,严重时不能进食。
2.皮肤干燥,脉搏加快,体温轻度升高.血压下降。严重时出现脱水、电解质紊乱、酸中毒以及体重下降。
3.尿妊娠试验阳性,B超示宫内早孕。
4.尿酮体阳性,严重时出现蛋由尿和管型尿。

鉴别诊断

1.急性胃肠炎:有不良饮食史,伴有腹痛腹泻,大便常规有白细胞,培养有致病菌生长,抗生素治疗有效。
2.肠梗阴:腹痛腹胀明显,可出现肠型,不排气.腹平片肠管内有被平面。
3.胆囊疾患:右上腹疼痛明显,有压痛,B超可协助诊断。
4.急性肝炎:有肝炎接触史,呕吐多较轻,肝炎血清免疫学阳性。
5.脑膜炎:流行季节发病,神经系统检查有异常,脑脊液检查异常。
6.葡萄胎:也可以表现为严重的呕吐,通过超声检查发现宫内无妊娠囊以及胚胎,可以见到“雪花状”回声或“蜂窝状”图像。

治疗

1.轻度呕吐.尿酮体阴性,解除思想顾虑,鼓励进食。饮食宜清淡、易消化,少吃多餐,避免能引起呕吐的因素。适当休息,并给予维生素B1、B2、B6、B12、C及镇静剂等。
2.中重度呕吐,尿酮体+~+++应住院治疗,最初2—3d禁食。每日至少静脉滴注葡萄糖液及乳酸林格液总量3000ml,包括必需氨基酸及脂肪乳,加入维生索C2.0g、维生素B6100mg、15%氯化钾20 m1。记录尿量,每日尿量应≥1000ml。纠正电解质紊乱及酸中毒,必要时保肝治疗。上述治疗不满意者.可加入肾上腺皮质激素,如氢化可的松
200—300mg加入5%葡萄糖液500ml静脉滴注。经以上治疗一般2-3d可以缓解病情,如病情不缓解,出现下列情况,应考虑终止妊娠:体温持续38摄氏度以上,心率超过120次/分,持续黄疸,持续蛋白尿,出现多发性神经炎及神经性体征;有颅内或眼底出血经治疗不好转者;出现wemick's脑病。

3.Wemicke-korsakoff综合征的治疗:大剂量维生素B1500mg静脉滴注或肌内注射,神经症状缓解后,维生素B150-100毫克/天,至足够进食。应终止妊娠,绝对卧床休息,治疗出院后继续给予足量各种维生素。经治疗后眼部症状可缓解,但共济失调、前庭障碍和记忆障碍不能立即恢复。


注意事项:

1.妊娠剧吐一般多见于年轻的初孕妇,既往无特殊病史,往往和患者的精神紧张、情绪不稳定有一定的关系。
2.由于妊娠剧吐可能在下次妊娠时再次发生,因此在决定终止奸娠时需要和患者及家属进行沟能,告之下次发生的机会。
3.由于妊娠剧吐往往和精神紧张、情绪不稳定有一定的关系,只对患者用药物治疗是不够的。医务人员还需要与患者进行良好的沟通,并进行相应的心理护理。


最后更新2014-7-24




轻触这里
关闭目录

目录

Copyrights 2005-2022 导医网 版权所有